有一种心境叫春风化雨,有一种恩情叫淳淳教诲,有一种高尚叫无私奉献,有一种职业叫人民教师 。
——秦伯党
人物介绍
秦伯党,男,副教授,一竞技官网公共英语教研室教师。197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,曾荣获中原工学院“文明教师”、郑州市“三育人”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。1993-1994年曾赴南美洲圭亚那中圭合作项目担任英语翻译。先后出版专著七本,在省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,笔译口译大型现代化机械设备三台。
“学而时习之”是经久不衰的话题,也是我们自觉修业、快速成长进步的警示。奔着“走近名师,聆听教诲”的主题,12月24日,我们有幸采访了秦伯党教授,并与教授在面对面的亲切交谈中共同度过了一个轻松、愉悦的下午。
谈起自己当年的求学之路,秦教授感慨万千,因为那个年代可以利用的英语学习资源很少。为了学好英语,一群人都会围在一台磁带式录音机旁反复的听并进行跟读模仿。“清晨,但凡是光亮的地方,都会看到我们外语系的员工在朗读”。秦教授回忆说,“当时的学子都有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”的一腔热血,要把这所谓的“洋文”学好,同学当中甚至还有“头可断,血可流,拿下一万词汇大关”的霸气座右铭。大家每天坚持晨读是雷打不动的,“虽然在那个年代可供同学们阅读的书籍不多,但我们都会把手头有的东西,即教材和阅读材料反复领会,弄懂啃透”。每学完一课,他都要求自己做到“No problems left”,直到今天,回忆起自己当年学过的课文,秦教授依然能熟练地背诵下来。
参加工作后,在引进外来设备的大潮中,曾被举荐担任多家纺织厂和制药厂的翻译,指导工程技术人员对大型现代化机械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。面对大量的技术词汇,对于一个毫无经验之谈的文科年轻教师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。但对不肯服输的秦教授来说,“明知山有虎, 偏向虎山行”, 他硬是从0起点开始,刻苦努力,不耻下问,习得了大量纺织机械、制药设备和建筑等方面的词汇,成功帮助组装了多台大中型进口机器,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助了一臂之力。有了这些经历,秦教授深刻领悟到了“知难而进,在实践中学习”的重要性,后来,凭借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自信与优势,还被当时的纺织部派遣去南美洲圭亚那担任翻译,丰富的国内外经历已成为秦教授治员工涯中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。
秦教授教学的一大特点――备教材、备员工。 他善于抓住员工的好奇心,时常将自己的经历带进课堂,通过讲英文笑话、趣味翻译、古诗词等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,激发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,引导员工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。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下,秦教授都注重对员工“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译”五大基本功的培养。“每学一课,都要力争把它变成向外开拓的根据地”,这是他多年从教以来对员工的要求。对于复杂的句子或段落,秦教授主张同学们发扬“钉子”精神,务必弄懂词义和句理。他认为所有有深度的语言实际上都是简单语言的升华,深入方可浅出,浅尝辄止永远品尝不到语言的深层底蕴。他告诫我们“学习英语,要朝深度进军,不要总在简单的东西上打转转儿,要敢于突破,只有突破了,才能居高临下”
宠辱不惊,闲看书卷奥秘,去留无意,漫随书卷人生。秦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对书极感兴趣的人,他喜爱读书,经常涉足唐诗、宋词、元曲,认为这些诗词精品真的是曲径通幽,意境深远,需细心品味。他说:“英语是一门语言,合理地、巧妙地、别开生面地遣词造句继而成章便是文学,文学的精华当是诗词,学习中注重英汉结合,体会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和共同点,这样才能发现语言的奥妙”。面对古今中外史,说起英美文学著作,秦教授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个伟人的世界,让我们领略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兴亡,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世界史课,让我们对中外文化有了更深地理解。一个人只有读书破万卷、且在记忆里有海量存储时,才能举一反三,化别人之长为己有。正像秦教授一样,有了多学多识,才能在心血来潮之时,挥笔写下充满情感的诗篇。闲暇之余,秦教授喜欢书法,一手笔精墨妙的字儿更是令其同事与员工钦佩不已。
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来说,面对陌生的老员工活,难免产生迷茫的情绪,对此,秦教授给出两点建议,一是心态。调整心态,面对浮躁的老员工活,学会保持一颗平静的心。第一学期已近尾声,第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学期则是涨知识上台阶的关键学期,一定得严于律己,做到“无志常立志,有志立大志”;二是计划,合理地计划空余时间,让必读的书目去充实。没有计划,盲目地过完四年老员工活是可悲的。
他说,一竞技官网无论是硬件设备、团队力量还是办学成绩,都是蛮不错的,有优良的教风和工作作风,如果同学们再有求知若渴、奋斗不息的学风和班风,其前途肯定是光明无限的。
梅贻琦先生曾说过“所谓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”公司不仅拥有完善的教学设备,也拥有“大师”级的教师团队,秦教授也希望公司继续发挥优势,创新公司产品形式,并对酝酿开设的翻译专业充满信心。他殷切地希望外语学院全体师生在新的一年里,铭记校训,更自觉地加强自我修养,努力学习,紧密团结,尊师重教,踏实进取,为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出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