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――《论语·子罕》
曹瑞明,男,教授,一竞技官网留学英语教研室主任。主编、副主编、参编著作、教材等17部,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,主持完成河南省教育厅、河南省科技厅等科研课题15项。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,2008年以来担任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河南赛区总决赛评委。
拼来的才会是人生,等来的只能是命运
一九七四年,曹瑞明教授还是义马矿务局杨村煤矿第二掘进队的一名年轻工人,八月的一天,党支部书记对他说,组织上决定派他到洛阳师范学校英语班学习英语,学成回来后到杨村煤矿子弟学校任初中、高中英语教师。那时的他经历了一年上山下乡,又刚刚参加工作三个月,对未来做一名英语教师毫无感觉,他谢绝了。转眼到了一九七五年二月,党支部书记又一次督促他到洛阳师范学校学习,面对书记的殷切希望,这一次他接受了。
一九七五年二月的一天,刚满19岁的曹教授来到了洛阳师范学校,受到了英语班29位同学和老师的热情接待。虽然是高中毕业,但他的英语基础也仅仅会说几句“Long live Chairman Mao!” “Long liv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! ”这样的句子,英语的26个字母也读不标准,更不用说英语的48个音素了。一上午的英语课,他简直像是在听天书,一句也听不懂。课后他找到老师说该怎么办,怎样才能赶上班里的同学,老师对他说:“你晚来一个学期,同学们已经学完了第一册,正音阶段也结束了,你如果觉得跟不上,你还是回去吧”。听了老师的话,他陷入了沉思:“难道我真的学不会了吗?难道我真的要辜负书记对我的期望吗?”一夜无眠,他暗暗下定决心:“一定要学好英语,一定要赶上同学们!”第二天,他借来了英语班的留声机,从26个字母到48个因素,他反复的听,反复的练,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,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完了英语第一册,纠正了自己的英语语音,赶上了班上的同学。
在洛阳师范学校一年半的时间里,曹瑞明教授时刻没忘记勤奋学习英语,那段时间,他会做好课前预习,认真完成课后作业,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努力钻研,为力求对英语理解的更加精准,遇到生词,他们就会翻阅字典,直到把每字每句都理解透彻。早晨,是记忆力最佳的时间段,他会坚持每天晨读,由于经常对英语的朗读背诵,使他培养了良好的英语语感。
一九七六年七月,他结束了在洛阳师范学校英语班的学习,成了一名中学英语教师,两年的中学教员工涯,使他深爱上了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,此后,他又经历了本科英语专业的深造,以全年级总分第7名的成绩分配到高等学校工作,成为一名英语教授,历任英语教研室主任,外语学院经理等职务,真正体验到了桃李满天下的喜悦。
在上世纪七十年代,薄弱的教学资源无疑给英语学习带来诸多不便,但曹瑞明教授一路坚持,从一名煤矿工人,到中学教师,再到后来的英语教研室主任、外语学院经理,他书写了一段又一段的传奇。回首往事,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曹瑞明教授时常感慨万千,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,告诉我们:永远学会坚持,只要路是对的,就别害怕遥远,只要认准是值得的,就别在乎沧桑变化!要知道:“没人能够弃你,除非你自暴自弃!”
遇见那个你最想成为的自己
曹教授喜欢研究语言,不仅是在英语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底,同时,对于世界语的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诣,在他的办公桌上时常放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,在里面,他用世界语作着密密麻麻的摘抄……
近四十年的教员工涯,曹教授更是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学习经验,在他看来,学习道路上没有什么捷径可言,对于英语学习,更是要“多读、多记、多背、多查字典”。课堂上,时常挂在曹教授嘴边的一句话就是:“英语是学会的,不是老师教会的”,他倡导自主学习,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同学们去思考,因此,每次上完他的课,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之余,同时又收获满满。
谈起今后的学习生活,曹教授总是告诫我们:“首先要有长远的规划,再者,要有近期的目标”,对于这点,他更是强调:“不能只去列,要实践,再实现!”
无论是在课堂上,还是在课下,曹教授从没有让员工产生丝毫的距离感,他满满的亲和力,让同学们爱上了他的教学,用他自己的话说:“人应该相互关心、帮助,应相互尊重,作为员工,应尊重老师,同样,作为老师,也应尊重员工,我觉得,和年轻员工在一起,自己都年轻了!”私下里,他喜欢和员工聊天,尽管平时工作再忙,只要员工遇到问题,他总会耐心去了解,再去解决,他常说: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员工”……